佛山中国新型蚕丝研发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
1.2.1编制依据 1、国家发改委颁布的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》(第三版); 2、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及基础材料; 3、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和要求; 4、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、法规及规定; 5、市场调研资料; 6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》; 7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; 8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》; 9、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》; 10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(GB50189-2005); 11、《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12348-2008); 12、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》(GB16279-1996); 13、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50016-2012); 14、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(GB3095-1996)二级标准; 15、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》(GBZ1-2010)。 1.2.2编制原则 1、项目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的各项政策、法规和法令,符合国家产业政策、投资方向及行业和地区的规划。 2、采用的工艺技术要先进适用、操作运行稳定可靠、能耗低、三废排放少、产品质量好、安全卫生。 3、以市场为导向,以提高竞争力为出发点,产品无论在质量性能上,还是在价格上均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。 4、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、工业卫生和安全生产。环保、消防、安全设施和劳动保护措施必须与主体装置同时设计,同时建设,同时投入使用。污染物的排放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,并保证工厂安全运行和操作人员的健康。 5、将节能减排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,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节能减排的关系,以企业发展提高节能减排水平,以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。 6、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全新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建设,要统筹考虑未来的发展,为今后企业规模扩大或产品深度加工留有一定的空间。 7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,加强项目的市场调研。按照少投入、多产出、快速发展的原则和工厂设计模式改革要求,尽可能地节省项目建设投资。在稳定可靠的前提下,实事求是地优化各成本要素,最大限度地降低项目的目标成本,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,增强项目的市场竞争力。 8、以科学、实事求是的态度,公正、客观的反映本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,工程投资坚持“求是、客观”的原则。 9、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,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、方案,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。
|